关于 石柱 龙凤柱 花鸟柱 中国神话雕刻 望君出 望君归 紫禁城华表 盘龙柱华表 的详细介绍:
我国传统的建筑,在立体的结构上大致可区分为三个主要部份,台基、墙柱构架以及屋顶。凡属中国的传统建筑,不论任何地区、任何时代的各类型建筑,尽管规模不同,风格相异,都脱离不了此三种架构。而其中「柱子」是一个支撑屋顶、形成立面的要素,所以「柱子」经常成为立面的视觉焦点。由于「柱子」在建筑立面中位于醒目的重要位置,其雕刻及装饰也被要求的持别严格,因此自成一套艺术体系,在建筑艺术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br/> 台湾的庙宇石雕风格主要是由大陆闽、粤一带传入,在明、清以及**初年随着大量的移民而将闽、粤一带的建筑风格传入。中国传统建筑之发展,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人文背景的差异,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式。依其构造及外观,大致可区分为华北、华中、华南等三大系统。而台湾主要的传统建筑则是属于明末清初随移民传入的中国南系建筑之「闽、粤风格。」
<br/> 一般建筑的柱子由三个部份组成:柱身、柱础、柱头。柱身即是柱的支持本体,而柱础则是指柱的基座。梁与柱之间的过渡性构造,即为柱头。*早的时候,柱头是斗形的,即所的「栌」再加上一块称为「栱」的冠板。然而「栌」和「栱」后来却演变成为梁柱间一个「三向」接合点,即为斗栱。由于斗栱不仅应用于柱头,经过长期一系列复杂变化后,独立成为一种重要构件,而脱离柱的组成。*后庙宇柱由于柱头构造过份变化,反而变成一种没有柱头的型式。所以当我们讨论庙宇石柱的组成要件,往往只提及柱身及柱础两部位。以下就由构成石柱的两大部分:柱身?椭。直鹛教制湓谥泄鞒涞姆绺穹⒄埂?<br/> (1)龙柱:神灵瑞兽主要来自于人们幻想的神话传说,经过时间的演变后,有些乃与宗教思想结合,尤其是受到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使其转化为具有特殊之异能,进而受到人们的信仰及崇拜。在台湾庙宇的装饰中,神灵瑞兽占有相当之地位,它反映了民族文化中的信仰、幻想,及对于国泰民安世界之企望。
<br/> 台湾之庙宇传自华南,其装饰是色彩浓艳、雕饰华丽,尤其是龙柱之雕饰,更是装饰之重点。在台湾庙宇中,龙柱常是神祇身份地位之象征。所以,龙柱之雕饰,也代表了信徒对神明虔诚的表现。因此,龙柱形成了台湾庙宇建筑之一大特色。
<br/> ※一柱一龙、一柱双龙:
<br/> 龙身环绕柱身一圈,龙尾在上,**在下,取其从天而降之气势,**上昂,龙爪握珠。一柱一龙又可 分:A.柱身纯雕龙形,其间*多配以白云。B.柱身础亦搭配了各种的水族图案、雕刻精巧,但艺术水平却较低落。台湾庙龙柱的发展,除了其形式由简朴而繁琐外;在运用上,也演变到毫无规制的泛滥。许多庙宇更以龙柱之多寡以取胜,而不考虑其空间的安排及视觉上审美的效果,徒为夸示炫耀之目的,丧失了龙柱在庙宇中之意义和价值。
<br/> (2)花鸟柱:花鸟柱,它扮演的角色,虽不像龙柱那么庄严正式,但装饰的效果却大于其象征的意义,且位置显要,所以其装饰的表现,也就受到格外的重视。其位置多位于三川殿的后步檐柱或后殿的前廊檐柱。而花鸟柱可分:
<br/> ※百鸟朝凤柱:以两只凤凰各居石柱上下两端,其间并配有牡丹及数十只的各式小鸟穿梭于花木之间。百鸟朝凤柱仅见于北港朝天宫、台北保安宫、艋舺龙山寺及三峡祖师庙。其中北港朝天宫的作品,造形较古拙,似为清代中叶之作品,台北保安宫艋舺龙山寺的作品,皆为日据时期所雕造、雕工精巧、风格成熟;三峡祖师庙的作品,则为光复后作品,雕饰繁琐,雕作华丽。
<br/> ※龙凤柱:即**在下,凤凰居上之构图,其间并穿插人物走兽等装饰,是日据时代后所流行的一种雕饰风格,如新竹城隍之正殿檐柱。